
为充分发挥师徒结对引领作用,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10月30日,三官寺土家族乡中心完小开展以“扬兴趣之帆,激内驱之舟”为题的语文讲座活动,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诗意与温度,回归教育本真。

讲座伊始,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坦诚分享了从“追赶教学进度”到“慢品语文之美”的观念转变。她坦言,正是“若不是我们着急赶路,语文应该是最美的学科”这句话启发了自己,让她决心调整教学节奏,带着学生放慢脚步感受语文之美。
在教学案例分享环节,张老师以《麻雀》一课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课堂上,她摒弃传统的“读重点段落 + 做作业”模式,因势利导,带领学生沉浸式朗读、表演。在引导学生品读“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时,探究语速、音量的运用;在理解“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时,鼓励学生用动作演绎猎狗的凶猛;在解析“无可奈何”一词时,通过情境点拨让学生精准把握词义并学会运用。张老师更以自己用六节课深度教学《麻雀》,并收获学生“语文课好有意思”的真实反馈为例,证明了放缓脚步、细品语文的教学方式成效显著。
随后,张老师提出三点教学建议:一是教师要先展现对语文的热爱,以充满活力、抑扬顿挫的课堂表达感染学生;二是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让擅长读、说、写的学生各展所长,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三是摒弃功利化教学思想,即便在应试背景下,也要留时间带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讲座最后,与会教师就拼音识字、朗读、阅读理解、作文、学生思维表达等痛点、难点展开激烈讨论,为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本次讲座,是一次教学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探索,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平衡应试与素养、焦虑与从容提供有益参考,也为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心中“最美的学科”指明了方向。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莫金娥
编辑:毛伟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