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社会救助公平底线,5月13日,在慈利县民政局、龙潭河镇人民政府指导下,镇民政负责人、联村干部、民政社工联合开展低保入户核查,通过"数据比对+入户核验+民主评议"三重机制,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推动民生保障政策落地见效。
在江星村新增低保申请对象李某家中,工作人员发现其诊断书显示罹患皮肤癌,年度化疗费用超9000元,家庭积蓄已耗尽。工作人员现场调取其医疗票据,同步对接医保系统核实自费金额。"根据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政策,这类大额医疗支出远超家庭承受能力,应纳入保障范围。"工作人员边记录边解释。
竹峪村朱某的低保资格动态调整则凸显科技赋能成效。民政社会救助系统预警显示其名下新增一辆价值5万元的轿车,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发现,车辆系其妹妹为方便接送就医所赠。根据《慈利县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算评估实施细则》,共同生活家庭成员非赠与性资产需计入家庭财产。"虽然理解亲情帮扶,但政策红线必须严守。"民政负责人耐心解释后,朱某主动签署退保承诺书。该案例通过"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邻里走访"双印证机制,确保了政策执行刚性。
"低保金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必须用在刀刃上。"龙潭河镇民政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救助模式,对退保家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通过政策刚性与服务柔性相结合,让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兜越牢。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龙寰彬
编辑: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