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集团调研组赴张家界市慈利县岩泊渡镇,就常张高速岩泊渡服务区综合体项目开展前期调研。
野温泉区:聚焦现有设施利用,探讨“疲劳缓解”服务可能
在任氏桥村两山夹峙的密林深处,已建成的野温泉区依托天然泉眼,设有9个露天温泉池、2间私密汤房及配套更衣设施,泉水含40余种微量元素,水温适宜。调研组详细考察了温泉水质、周边生态及现有服务能力,提出可依托现有资源打造“高速疲劳缓解点”,为长途司乘提供短时泡汤、休息等便民服务。
“野温泉的天然优势明显,后续需结合司乘实际需求,探索轻量化、实用化的服务模式。”调研组在查看现场时表示,需进一步论证温泉区与服务区的功能衔接,例如是否增设简易餐饮、休息座椅等配套,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提升服务便利性。
慈利西服务区:实地调研交通压力,初步规划“停车分流”功能
针对慈利西服务区现有停车区域在高峰期存在的拥挤问题,调研组实地了解车流量、车型分布及设施短板,提出可结合区域交通需求,将其打造成区域性停车枢纽,为岩泊渡服务区分担压力。
“作为常张高速的重要节点,慈利西服务区需优先保障停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调研组指出,后续将组织专业团队对停车位扩容、功能分区(如货车与小车停放区、新能源充电区)等开展可行性研究。
务实推进:从“交通节点”到“发展支点”的基层探索
此次调研虽处于前期阶段,但已清晰展现“生态为基、民生为本”的发展导向:通过优化高速服务区功能,将野温泉这一自然馈赠转化为便民服务产品,既提升司乘出行体验,又为山区乡镇打开“流量入口”。这种“交通设施+地方资源”的融合模式,正成为岩泊渡镇突破地理限制、激活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随着常张高速岩泊渡服务区综合体项目的推进,该镇有望构建“快行系统高效便捷、慢行体验特色鲜明”的交通旅游网络,让高速公路不仅是过境通道,更成为展示地方生态与文化的“流动窗口”,为全县乃至全省的交旅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基层实践经验。
“我们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让‘交通便民’与‘产业富民’同步落地。”岩泊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配合湖南高速集团开展资源评估、规划设计等工作,确保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要求,真正实现“修一条路、富一方百姓”。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王礼理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