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呵护其心理健康发展,9月25日上午,慈利县司法局高峰司法所组织工作人员走进学校,开展了以“学法懂法护成长,阳光心态伴我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法律知识与心理关怀的“成长护航课”。
播撒法治种子,点亮权利认知。“大家每天能安稳坐在教室读书,是谁在背后保障这份权利?”宣讲伊始,工作人员以提问引入,阐释宪法“根本大法”定位,重点解读第四十六条受教育权、第三十八条人格尊严保护等条款,将抽象法条转化为“能读书、不被欺负”的具体权益。通过“宪法小卫士任务清单”互动,工作人员引导学生列举“不打架、尊师长”等践行宪法精神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建立“宪法就在身边”的认知。
织密家校社网,筑牢成长防线。针对乡镇未成年人成长的安全痛点,司法所工作人员以生动案例为切入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内容展开讲解。从家庭保护中父母的监护责任,到学校保护里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应对,再到社会保护中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常见风险,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指南”。同时,通过互动提问“遇到陌生人搭讪该怎么办”“被同学欺负后如何维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作答,让法律知识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认知,帮助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注入心理关怀,呵护心理健康。考虑到乡镇学生可能面临学业压力、亲情陪伴不足等心理困扰,工作人员解读《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为学生送上“心灵关怀指南”。纠正“心理健康即不难过”的误区,结合条例第四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心理品质”的要求,教学生接纳考试失利、朋友矛盾等正常情绪,分享“运动发泄、倾诉解压、转移注意”等调节方法,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成长中的烦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宣讲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以前不知道有这么多法律和条例在保护我们,也不清楚心里难受时该找谁帮忙,现在感觉自己身上多了好几层‘保护罩’,以后在学校、在家里都更有底气了!”一位同学感慨道。
这场“法治+心理”进校园活动,不仅为学生们补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与心灵课”,更在校园里播下了“懂法、守法、爱自己”的种子,让法治守护与心理关怀的意识扎根在每一个孩子心中,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了坚实的“安全线”与温暖的“暖心墙”。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喻甜
编辑:王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