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象市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为目标,精心打造“小飞象”志愿服务品牌,志愿服务精神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制度强基,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构建“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搭建“1+16+N”志愿服务组织架构,统筹融合志愿服务力量,制定出台《象市镇志愿服务队及志愿者管理制度》,实现志愿服务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今年以来,理论宣讲、专家义诊、送戏下乡、奖学助学、敬老慰问、物资捐助等85次“小飞象”志愿服务品牌活动,迈进了2000余名群众心坎。如,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服务老人 健康行动”志愿义诊,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用“志愿红”照亮“夕阳红”;冰雪灾害给群众正常生活、出行带来不便,500余名“小飞象”志愿者积极为返乡游子打通“温暖回家路”,为百余名特殊群体送去慰问物资近5万元,一股股“暖流”注入群众心中。
资源整合,确保志愿服务长效化。统筹16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资源,吸纳引领“五老”人员、道德模范、乡土文化人才、新乡贤,建立志愿服务队伍70余支,注册志愿者4000余人,定期开展“手把手”专业技能培训,有力保障理论宣讲“宣传员”、文化健身“领跑员”、孝贤文化“示范员”,持续发挥志愿服务质效。在虎头村,头村,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效融合,组建“心连心”志愿服务队伍,以农家书屋为主阵地,开展理论宣讲、科普讲座、阅读辅导、文艺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为讲清“法理”、讲透“道理”、讲明“情理”提供平台,让农家书屋志愿服务充满乡土温度,有效发挥农家书屋思想阵地、宣传阵地、文化阵地作用,涵养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需求导向,助力志愿服务多样化。紧扣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小飞象”志愿服务活动。“爱心助学”为140余名困难学生资助50余万元,“关爱陪伴”让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感受暖心服务。“好媳妇”“好婆婆”先进典型评选,“送书上门”“惠民展演”系列志愿活动,已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重要载体。其中,在了解到辖区群众热爱舞蹈、追求艺术的需求后,“小飞象”文艺志愿服务队迅速“接单”,邀请专业舞蹈老师每周一、周三开展公益舞蹈培训,让群众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目前该培训已开展8期,培训40余人。大尖村征求群众意见,围绕“文明祭祀与传统祭祀哪个更好”开展屋场辩论会,收获良好反响,推动“尽孝厚养,文明薄葬”时代新风理念深入人心。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余珂 向志伟
编辑: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