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改革进行时:非遗美育走进乡村书院
2023-02-15 10:06:24 字号:

2月12日,共青团慈利县委联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湖南慈利支队与阳和土家族乡20名中小学留守儿童,在渔浦书院共同开展了题为“古针传慈意,美育入人心”的公益研学美育课程,以工作站平台凝聚校地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教育。

图片 1.jpg

孩子们与自己的钩织作品合影

图片 2.jpg

本次授课包括三部分:钩织技艺介绍,符号图解认识、非遗体验创作。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成曦为孩子们讲解了钩针工艺的材料、工具与针法,展示了充满巧思的精致钩织品,点燃了孩子们对非遗钩针编织的兴趣和热情。湖南慈利支队美术组的同学还将复杂的钩针编织技艺精心还原为为辫子针、引拔针、短针、长针、锁针等技法,并用简明易懂的符号详尽地向孩子们展示手法要点,最后手把手教孩子们用新学到的针法钩出喜欢的形状,用实践队员低价回收的废弃布料钩出丰富的图案,拼贴出充满童趣想象的自画像。下课前,孩子们自豪地举起手中的钩织作品,与“小老师”们合影留念。

图片 3.jpg

队员们指导孩子钩针编织

在支队成员们的陪伴和指导下,孩子们创作热情高涨,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无限可能性。课程结束后,很多孩子仍意犹未尽地请教钩织技巧,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针法。一位参加美育课程的小朋友兴奋地说:“非遗好奇妙,用钩针和毛线居然可以做出这么可爱的花朵和爱心,下次我还想要来学习非遗!”

图片 4.jpg

孩子们认真听老师讲解非遗技法

钩针编织技艺是我国的传统手工技艺,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支队成员在开展美育课堂的过程中,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对美育教学的巨大需求,认识到“非遗进课堂”对非遗传承的重大意义。活动结束后,大家对非遗活化与乡村美育的决心更加坚定。成曦说,保护非遗成为一件日益紧迫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将非遗技艺拆解成易于理解和学习的要素,用创新的教学手法教给孩子们,从而在普及美育的同时传承非遗技艺。

图片 5.jpg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自2021年暑假起,湖南慈利支队已连续四次在实践中开展公益美育活动。支队希望利用每一次教学活动,为乡村的孩子们开眼界、长见闻、增审美,帮助孩子们在美的事物的熏陶中找到更好的自己。而作为本次湖南慈利支队公益研学冬令营的“美育”环节,非遗钩针编织课程坚持清华大学“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旨在将孩子们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文:吴振华 孙凡舒 图:邢乐涛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慈利手机台,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