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心有毒!县食安办特别提醒:路边的蘑菇切勿随意采食
2023-07-16 13:06:11 字号:

气温日渐回升,湖南省也迎来了雨水多发季节,野外各种蘑菇也进入了生长旺盛期。许多人可能已经准备闲暇时候与三五好友相约采摘蘑菇,体验田园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野生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靠肉眼难以分辨,市民朋友极易误食引起中毒,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湖南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群众,野生蘑菇虽美味,但危险难辨,请勿自行采摘食用!

在野外蘑菇往往是有毒与无毒混生,无毒蘑菇极易受到有毒蘑菇菌丝的污染,因此即使是无毒的蘑菇也有中毒的风险。由于毒蘑菇所含的毒素比较复杂,随地区、品种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中毒后潜伏期在2小时至24小时之间,有的仅为10分钟,且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因此预防才是关键。

在许多美食老饕口中流传着许多鉴别蘑菇毒性的土办法:颜色鲜艳、好看的蘑菇有毒;有腥臭气味的蘑菇有毒;横切面会变色、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菌盖上有疣、有菌托的蘑菇有毒;与大蒜、银器等同煮可使其变色的蘑菇有毒。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不靠谱的!颜色、外观、气味等并不能作为评判蘑菇毒性的标准。“蘑菇不可貌相”,长相普通、平平无奇的蘑菇也有可能是剧毒。想要预防蘑菇中毒,最好谨记“三不要”原则:

一、不要随意采摘

尽量不要独自采摘野生蘑菇,即使是看起来与食用菇相似的蘑菇也不能掉以轻心。

二、不要随意购买

请勿随意在路边摊购买蘑菇。即使是在正规市场购买时,也尽量选择常见品种。

三、不要随意食用

集体聚餐时尽量不要食用野生蘑菇避免发生集体中毒事件。野生蘑菇烹饪时注意事项:

1. 焯水

食用野生蘑菇前,最好先在沸水中焯水3-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继续炒制。

2. 煮熟

所有的菌类都必须煮熟后再食用。可适当延长烹饪时间确保蘑菇已熟透。

3. 不要混炒

最好不要将种类不同的蘑菇混着吃,不同品类的蘑菇在炒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4. 不要饮酒

食用蘑菇时最好不要饮酒。酒精可能会和蘑菇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毒素。


如果身边有人食用蘑菇后出现不适症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二、立即催吐。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过程中,可服用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催吐,减少毒素的吸收。

三、尽量保存食用蘑菇样品,以便专业人员分辨品种,尽快采取针对性治疗。

野生蘑菇中毒案例1:慎食野生蘑菇!湘雅常德医院救治多名误食野生蘑菇中毒患者

夏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也是市民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高发时节。7月6日至12日,湘雅常德医院急诊科连续收治多名由基层医院转入该院的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湘雅常德医院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全力救治,迅速采取集束化治疗,目前患者已陆续康复出院。

图片1.jpg

中毒患者均进食蘑菇后后第二天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当地卫生院考虑为致命性毒蘑菇中毒转入湘雅常德医院急诊科,经检查发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其中2名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病情危重。经询问采蘑菇的中毒者,均描述采食了多种蘑菇,包括“芝麻菌”“茶花菌”“石灰菌”等。结合患者潜伏期长(>6小时)、肝功能损害、“芝麻菌”和灰花纹鹅膏菌外形相似,考虑为灰花纹鹅膏菌中毒。

图片2.jpg

专家介绍,灰花纹鹅膏菌含有剧毒的鹅膏肽类毒素,是“蘑界致命双煞”之一,误食一朵即可能致命。鹅膏菌中毒的潜伏期长(6-12小时),初期为胃肠炎症状,2-3天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急性肝衰竭致死,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由于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或生长阶段不同的同一种毒蘑菇,其形态也不一样。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外观相似,极易误采食。即使是经验十分丰富的生物学家,往往也需要借助实验室专业仪器才能进行精准鉴别。而非专业人员仅凭经验,靠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来辨识,是很难准确识别毒蘑菇的。如红菇属的密褶红菇和稀褶红菇,能食用,民间称其为火炭菌。而与其长像极为相似,又常生长在一起的同属蘑菇亚稀褶红菇却是剧毒蘑菇,吃一朵可致人死亡。它们的区别仅是菌褶的疏密程度。而灰花纹鹅膏菌易混入“芝麻菌”中导致中毒,“石灰菌”和日本红菇难以区分。

因此,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可选购人工栽培蘑菇食用,若要食用野生蘑菇可到正规的市场购买熟悉的蘑菇来食用,或到规范的餐厅食用。

温馨提示:野生蘑菇不采摘、不食用、不买卖。

野生蘑菇中毒案例2:千万别吃野生蘑菇!2022年湖南发生多起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2022年6月,仅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在6个小时内就接收了3起共7人中毒,且症状都为危重症。

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这三位一起被送来的患者是邻居,三天前,一位患者采了蘑菇、备了小酒、叫来邻居,没想到蘑菇有毒,三人出现肝脏等多器官功能损伤。而这不是这家人第一次蘑菇中毒。

湘潭县蘑菇中毒患者家属王先生:这次就没分辨的清,实际上这是第二次,我上初中,我蘑菇中毒以后再也不吃了。

湘潭第一医院急诊ICU副主任医师张旭:致死率最高的是鹅膏类蘑菇引起的肝损型,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的话,他会迅速死亡。

放倒这邻里三人的,正是鹅膏类蘑菇,湖南毒蘑菇有100多种,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死亡病例中,有至少70%以上由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等剧毒鹅膏引起。此外,假褐云斑鹅膏等有毒蘑菇,也曾引发中毒事件。

野生蘑菇中毒案例3:路边的“野菇”你不要采!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等送到医院就已经晚了!

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患者被送进急诊重症监护室,经过医院的紧急救治,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何德剑:出现中毒症状,第一时间拨打120,同时在等待救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自救的措施,比如进食大量的温开水,用汤勺等一些硬的东西刺激咽部,使胃里的东西吐出来,减少毒物的吸收。

专家提醒,蘑菇与无毒蘑菇长相非常相似,极易误食,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最初只有胃肠炎症状,随后症状逐步缓解,给患者造成已好转的“假象”,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60%-80%。据省疾控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6月20号,全省去年共报告野生蘑菇中毒40起,发病140人,死亡一人。


湖南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

进食毒蘑菇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还可导致肝肾损伤,甚至是直接死亡。据统计,湖南省常见的毒野生菌有100余种,其中,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伞是引起全省蘑菇中毒致死事件的几大元凶。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大元凶长啥样:

灰花纹鹅膏

图片6.jpg

裂皮鹅膏

图片7.jpg

亚稀褶红菇

图片8.jpg

肉褐鳞环柄菇

图片9.jpg

条盖盔孢伞

图片10.jpg

来源:慈利新闻网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