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慈街道茶庵村位于慈利县城西澧水河畔,由原茶庵及张家峪合并而成,距离县城约4公里。全村共22个村民小组,740户,2351人,以水稻、玉米、柑橘、金银花、大棚蔬菜为主导产业。走进茶庵村,村里村外干净整洁,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风景线,廉洁典范、名言警句、法律法规、乡风民俗、孝道文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路走来,茶庵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移风易俗,树立乡村文明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立新规、除陋习、树新风、扬正气”,构建乡村振兴精神力量,带动民风向上。 “我们以村规民约为导向,推进我村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助推乡村振兴。”茶庵村党总支书记朱桂秋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风清气正的基层干事环境,文明村风的形成,在于加强党风建设。茶庵村紧紧围绕“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成果,把乡村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按照“党建+产业”的模式,充分利用茶庵村电站大坝引水渠与澧水河之间天然沙洲区位优势开发富硒大棚蔬菜50亩打造“一村一品”的富硒大棚蔬菜。
为了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该村新建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道德讲堂等功能室。一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村里群众成立了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老中年舞蹈队4支、篮球队1支。每天晚上,村部文体活动广场就成了老年人的空间、中年人的乐场、青年人的地盘。此外在妇女节、重阳节、国庆节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把党的政策、科学技术、优良道德、卫生习惯等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融入移风易俗宣传普及,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二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组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活动。三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村民素质。四是积极组织送戏下乡活动,面对面向村民开展文化服务。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全村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尊老爱幼,家庭团结,邻里和睦。
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群众幸福感,该村常态化采取集中整治与分散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整治工作,由村干部、党员、组长、志愿者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对村内垃圾、杂草进行清理。 走进村民卓德娥家,屋内窗明几净、室内家具物品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让人赏心悦目。 “现在村里正在开展一季度一次的人居环境大比拼活动,我先把自己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希望获得一个好名次”卓德娥说。 该村同时利用“村村响”、微信群、播放宣传录音,营造环境卫生村民共建的良好氛围,引导村民树立卫生意识,自觉清扫房前屋后,改变不文明行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早些年,村里婚丧嫁娶普遍大操大办,为了狠刹违规操办婚丧嫁娶的问题,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新风正气的环境,该村从党员抓起,对党员大操大办、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同时持之以恒督查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革除陈规陋习,带头树立文明风尚,带头宣传移风易俗,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
党总支部书记朱桂秋表示:“通过系列措施和行动,老百姓的意识提高了,现在村里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得到初步的遏制,勤俭节约、文明和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的时代新风正在逐步形成”。
近几年来,茶庵村先后被评为张家界市生态文明村、慈利县优秀基层党组织。随着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茶庵村的乡村文明得到不断提升,村民用实际行动践行新风尚、传播文明情。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高叶飞
编辑:王杨
热门评论
打开慈利手机台,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