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市镇“清廉村居”试点大尖村位于慈利县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327户1210人。该村通过实施“象市模式”,紧扣“村干部用钱村民批、村干部决策村民审、村干部办事村民评”的目标,形成了制度完善、机制健全、流程标准、监管有力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规范运行“微权力”,明确干部权利底线
为保证党员群众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象市镇坚持从细微处入手,以“公开化、程序化、时效化、科学化、制度化”不断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微权力”行使。一方面配齐配强基层监督力量,聚焦村级“三资”和民生保障等群众关心事项强化监督检查,将“上对下监督”的组织优势和“面对面监督”的距离优势相结合,把真管真治、严管严治的力度传导到基层末梢;另一方面从健全制度入手管好“小微权力”。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务等“小微权力”清单和权力流程图,逐项明确责任主体、操作流程和运行程序,以制度约束权力,推动形成“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村居良好氛围,不断夯实“清廉村居”建设根基。
(二)防范基层“微腐败”,严拉干部履职红线。
为进一步强化村干部讲纪律、守规矩的意识,象市镇一直以来,积极探索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延伸,从制度的层面明确了村干部依法依规履职的各项要求,对村干部实行“红线管理”。一是对村级财务要求做到每季度公开“三资”运营情况和各项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和解决了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事项,提升了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度。二是采用日常监督与大数据监督的模式,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对全镇村(居)级财务支出情况实行全面公开,利用“溇澧同心”监督体系发挥效能,运用“数智化手段”实现“线上与线下”“基层与上级”的高度衔接和完美融合。三是构建“镇纪委+村级纪检委员+群众参与”的基层监督网格,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权,通过建立健全村级“小微权力”负面清单,厘清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职责权限,对村干部身上的“小微”问题及时发出预警、督促整改,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三)善用廉洁“微平台”,筑牢干部思想防线
为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力度,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多年来,象市镇依托微时代、新媒体,全力构建廉政“微系列”平台。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纪律规矩和法律意识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按照“典型案例+纪律规定”的模式,打造“微课堂”;紧盯元旦、春节、清明等关键节点,及时向干部职工发送廉政“微信息”;发布“微视频”,及时推送专家解读、廉政视频、警示教育短片等;实行“微提醒”,通报曝光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同时,依托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以及其他媒体载体,灵活采用传达学习、提醒谈话、案例通报、看专题片等形式,积极推行会前廉政微课堂活动,以达到入心入脑、时时有触动的效果。
象市镇充分用好“象市模式”这一基层群众监督、管理“利器”,大力推动了“清廉村居”建设,引导群众破除奢侈浪费、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营造了浓厚的清廉氛围。下一步,象市镇将持续推广“清廉村居”示范村创建经验,进一步完善扩大阵地建设、继续完善“小微权力”负面清单、全面推进清廉教育、多措并举挖掘清廉文化典型、拓宽参与“清廉村居”建设渠道,增进群众对“清廉村居”建设的认同支持,建设好有影响、有深度、有特色的“清廉象市”。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象市镇纪委
编辑:王杨
热门评论
打开慈利手机台,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