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慈利县文旅广体局: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2022-07-27 17:37:15 字号:

慈利县文旅广体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紧紧围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原则,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到日常学习和业务工作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一、完善服务体系,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本内容,通过不断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有42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0%的行政村拥有200平米以上村综合文化室。投入635万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广播“村村响”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县17280户无法接通有线电视的住户安装了“户户通”,有线电视信号开通到所有行政村,所有行政村均能收听到3套以上的广播节目,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9%。二是精心打造了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慈利公共文旅云”。“慈利公共文旅云”实现了与国家文旅云、湖南文旅云无缝对接,丰富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广大群众享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显著得到便利。

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一是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慈利县零阳镇第一完全小学开展汉戏进校园活动,为374班师生介绍汉戏的发展渊源、艺术特色、服装设计和基本功,为师生们献上了一场丰富的传统文化盛宴,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艺术,让学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增强了学生文化自信。二是非遗申报成绩斐然。慈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板龙灯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舞蹈类,成为慈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块“国字号”招牌,并获得第七届湖南艺术节项目类“三湘群星奖”表彰。杜心五自然门武术和高腔(慈利汉戏)正式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县省级名录总数增加到四项,处于全省前列。

2.jpg

非遗进校园

三、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大众精神需求

常态化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创建民族团结活动品牌,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一是组织开展“送戏下乡”。举办“喜迎二十大 助力旅发会”慈利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文艺汇演暨“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 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首场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更通过精神滋养和文化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营造浓烈的社会氛围,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乐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二是组织开展“公益电影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金刚川》,借助电影的特殊视听效果,向学生们传播正能量。2022年,我县“公益电影进校园”活动计划放映210场,覆盖全县90%的中小学校,确保学生每年至少集中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通过充分发挥优秀影片情感熏陶、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凝聚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3.png

“送戏下乡”

1.jpg

“公益电影进校园”活动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慈利县文旅广体局 吴钧澜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慈利手机台,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