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扶贫扶智结硕果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和湖南省梦洁家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在慈举行爱心捐助活动
2018-11-14 10:10:41 字号:

  

 

  

 

  红网时刻慈利11月12日讯(通讯员 姚楚民)11月10日上午,麓山国际慈利校区的报告厅热闹非凡,其乐融融。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和湖南省梦洁家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在这里举行爱心捐助活动,共为该校捐赠11万元的奖教助学基金和价值7万元的梦洁家纺产品。此次捐赠又让40名优秀师生受益,爱心人士的善举温暖了每一位师生的心。

  扶贫先扶智,名校牵手薄弱学校

  几年前,慈利县高中阶段教育由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六中五所普通高中和职业中专、进修学校,以及两所私立职高组成。每年约65%的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学习,基本上依次由高分向低分让一中和二中先录取满,好的生源基本上集中在县一中,到四中、六中基本上就招录不到成绩好的学生,全县的高中教育呈现一枝独大的局面。原来的慈利四中最后就只有招收大面积的普高线下生,最多的时候,普通高中的线下生占了一半以上,那时的四中学生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学习差、表现差的双差生,学校也是大家公认的全县最为薄弱的学校。

  2013年整体搬迁至新校区的四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慈利县委书记邱初开对教育进行深入调研后强调,慈利高中教育要从均衡教育抓起。他提出:全县教育要形成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二翼,一中、二中、四中三足鼎立。

  2014年,在长沙市教育、慈利县委县政府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促成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与慈利四中的合作办学,在慈利加挂 “麓山国际慈利校区”的牌匾。两校确立了“名校引路、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通过“品牌注入、现场指导、资源共享”等方式方法,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资源、区域联合招生、教师互换和培养、师生交流活动等内容上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整个麓山教育集团做到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评价。真正把省城名校搬进了小山城,让慈利县这个小山城的孩子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省城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

  各级齐发力,落实扶贫措施

  2014年底,长沙市教育局调整对口扶贫单位,将慈利校区调整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帮扶单位,从政策上给予了保障。“麓山”品牌的注入,麓山国际慈利校区从提高队伍素质为抓手,每年派部分行管干部和教师到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跟班学习,长沙麓山本部派骨干教师专门进行辅导,至今已培训120余人次,每年麓山本部还派部分骨干教师来校支教,并派管理人员全程跟踪管理。

  从2014年秋季开始,慈利校区每年招收2个麓山班,这些学生在初中毕业会考时都上了省级重点高中的录取线(以慈利一中线为准),麓山班贯彻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教学理念,采用名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运用省城名校的成熟的MIFE课堂教学模式,一改往日的灌输式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派有本部优秀教师任教,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引进名校先进的理念和文化,使薄弱学校获得了更多实惠,引用名校的管理文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能有越位,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成立学生校警队、学生会、文明劝导队,自主管理日常事务,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四年来,通过推行麓山模式的管理,教师业务素质明显增强,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声誉持续好转。

  扶贫结硕果,薄弱学校实现蜕变

  说起教学质量,几年前的老四中可以说是全市最差的,在每年的全市联考或会考中,四中基本上在全市垫底。在每年招生中,学校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优质生源,对于上一中线以上的学生(初中毕业会考全县大概1100名),会采取全免的政策,既不要学费,还给学生出伙食费,尽管如此,每年学校也只能招到1-2名“优秀”的学生,这些基本上是由于家庭特别困难,不得不选择全免的政策。早几年,每年高考录取的人数非常少,考得最好的时候都是个位数,最差的时候仅1人考取一本院校。

  2017年,首届麓山班参加高考,一本上线60余人,上线率达48%,二本上线率达88.9%,两项指标均居全县第一,首次产生了县文科状元。自2014年起,生源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每年一中上线生达一百余人,基本杜绝了线下生。2018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一本上线120余人,麓山班一本上线率达到60%,黎琪同学以档分702分的成绩夺取张家界市理科状元,荣录北京大学。

  “麓山”品牌的注入,不仅推动了新四中的发展,更为慈利县高中阶段教育注入了活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上了一个台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提升。经过四年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初步形成一中、二中、四中三足鼎立的局面,各高中学校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完善了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合理布局,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了慈利教育的整体水平。

  慈利县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教育帮扶的号召,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引进名校资源,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教育扶贫上大做文章,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来源:红网慈利站

作者:姚楚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