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县残联:戮力齐心为残疾人事业奋斗终生
2017-12-15 15:32:19 字号:

  残疾,是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残疾人,是无法预测的生命之痛。残疾人的问题,一直是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残疾人事业,也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重视、支持和努力奋斗的事业。

  一直以来,慈利县残疾人联合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残疾人的关爱,犹如星星之火,绵延万里,遍布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士,让他们重燃生活的信心,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县委书记邱初开调研慈利县残疾人事业

  慈利县共有各类残疾人士4.93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15%。关爱残疾人,为他们解决生存的压力、生活的困扰,为他们提供救助、康养、特殊教育,帮助他们就业、创业,减轻家庭的压力等众多工作,成为了慈利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的中心,也是他们坚持多年、不断创新且将奋斗终生的事业。一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慈利县残疾人事业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让全县残疾人士平等地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017年,县残疾人工作紧扣市、县年初制定的残疾人工作要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体宣传、扶贫解困、法制维权、组织建设等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多措并举 拉动残疾人家庭走出贫困的“泥沼”

  据中国残联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每年新增近200万人,其中仍有1500万以上残疾人生活在国家级贫困线以下,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以上。据了解,慈利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394人,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5%,帮助残疾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他们的生存难题,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县残联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安排部署,正式进驻溪口镇天湖村,帮助这个高山上的贫困村打响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战!

  

 

  溪口镇天湖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天湖村新建蓄水池

  三年来,县残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主题,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难点,积极为该村出谋划策,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540多万元,修建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硬化通组公路7.5公里、修建蓄水池7个,同时,新架一台变压器,整改用电负荷,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电压低的问题;整修骨干山塘,确保农田灌溉;扶持产业发展,对全村89个贫困户和65个残疾人家庭实施产业扶持;为14个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项目改造,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天湖村路面硬化现场

  由于天湖村海拔地势高,路途遥远,为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县残联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基本常驻天湖村,与村支两委走家串户,了解贫困户真实情况,为其制定脱贫计划,帮助他们真脱贫、脱真贫。迄今为止,天湖村先后已脱贫46户172人,2017年计划脱贫33户116人,尚有10户25人未脱贫,其中9户实行了兜底保障,另有1户也享受了低保政策照顾。按照“两个退出标准”,天湖村今年可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

  

 

  县残联理事长李青云慰问贫困户

  

 

  走访贫困户

  随着扶贫攻坚号角吹响,县残联发挥其行业优势,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助力贫困群众奔向脱贫致富的梦想。慈利县4.93万残疾人在县残联的帮助下,接受康复治疗、安装辅助器具、接受教育,享受到与人平等,得到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常德假肢厂工作人员正在为残疾人倒模取样

  近年来,县残联实施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对220户贫困残疾人完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放生产物资;启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对18名创业对象进行考察并完成扶持;实施了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输送了45名“0-7”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对象到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完成了精神病人服药救助60人,住院救助9人,并免费给22名贫困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共发放辅助器具490件;还开展了连千村帮万户扶贫工程,对杉木桥镇龙潭村2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帮扶活动,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建立了龙潭村村级残疾人协会;为35户肢体或视力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不断的努力与创新,使得县残联行业扶贫逐渐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全县的残疾人在种种帮扶措施中看到了希望,全县残疾人事业也沐浴在阳光中,积极向上,迸发着勃勃生机。

  稳定教育 助力残疾人走上“就业”的康庄大道

  教育是国家之本,是家庭的希望。对于残疾人来说,接受教育意味着受到平等的待遇,意味着吸取到新鲜的营养,意味着提高素养、学到技能,在一片黑暗中点起一盏明灯,指引残缺的躯壳坚定前行,燃起强大的生命力。

  

 

  慈利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班

  为让残疾儿童能够走进校园,县残联组织做好残疾人教育工作,抓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协助教育部门开展残疾学生就学情况督查,督促学校落实国家对残疾学生的优惠政策。如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同时,县残联做好应届残疾大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申报工作,跟踪报考、填写志愿,确保圆大学梦。2017年,启动了残疾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助学工作,共申报资助残疾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12人、高中(中专)生2人。

  与此同时,县残联实施好为民办实事“0-7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输送19名贫困脑瘫儿童、4名贫困孤独症儿童实施康复训练,为2名贫困聋儿实施了人工耳蜗手术,并给予康复训练;输送了20名智障儿童至慈利特校进行康复训练,并开展了2017年贫困残疾人托养工作,及时地给予残疾儿童救助、康复及教育等方面的帮助,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多了一把保护伞。

  

 

  张家界市特校技术人员为残疾儿童检测听力

  确保残疾人的生活稳定,为残疾家庭减轻压力,帮助就业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就业不仅是生活的来源,更是为残疾人树立信心、展现自我的最宽广舞台。2017年,县残联完成了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年检工作,预计征收残保金450万元;完成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为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小额贷款贴息补助14万元;做好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的宣传,残疾人失业、就业登记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并组织了7家企业参加张家界市2017年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与8名残疾人签订就业意向书;加强了残疾人培训、就业、扶贫基地的指导,全年共完成各类培训400名,并完成了新增基地的指导、摸底、培育工作。

  

 

  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在慈利县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学员们学习手工串珠手艺,零落的五彩珠子被一双双巧手串、编、织,最后变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在多次的慰问活动中,看到这些残疾人的手工作品,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都惊叹不已,为他们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所折服。

  

 

  残疾人正在进行串珠工艺品制作

  看到残疾人一点点的变化,看到他们的生活一点点好起来,县残联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内心都得到了短暂的安慰与满足,但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唯有坚定自身、稳定班子,才能长久的为残疾人事业奉献更多。

  2017年,县残联扎实抓好队伍建设,加强残联干部职工队伍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残联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筑牢廉政反腐防线;对工作人员进行综治维稳安全教育,确保治安稳定,严令拒绝“黄、赌、毒”等违法行为,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用爱心和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县委书记邱初开在调研慈利县残疾人事业时说,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高尚的事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且做好的事业,它需要强大的毅力、充足的爱心与长久的坚持。他要求县残联要再接再厉,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为全县广大残疾人服务,尽最大的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

  为此,县残联一直在坚持奋斗。

  在2017年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县残联也积极规划下一步目标任务,一年一进步,一年一创新,在残疾人生存、生活逐渐稳定的基础上,未来将会有更多平等的权益、完善的医疗环境、美好的生活条件在朝他们走来,慈利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正如雨后春笋般迸发着向上的力量。

来源:

作者:戴雯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