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姓名 魏大明
时任职务 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172团上等兵
乡采访时年龄 93岁
采访时间 2010年9月17日
采访地点 贵州省瓮安县高水乡丰岩村清水口组魏大明家
采 访 人

老兵魏大明
魏大明陈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的十一月,那时我在74军58师172团当兵,我们师长叫张灵甫,团长是明灿,哪个营我记不清了,营长姓雷,我们团奉命开往常德以西的慈利阻击日军,我们的任务是防守一个高地,不准日军越过高地南下,我记得到那儿时,已有现成的工事,是前面友军(73军)筑的,他们已调防,具体地名我记不太清,我们在半山腰,上面好象有个庙(五雷山道观),仗打得很惨,日军有几千人攻我们的高地,还有飞机和炮轰,日军反反复复攻了好多次都被我们打退了,我们还打了几次肉博战,在打肉博战时,有好多战士砍了山上的杂木树用刺刀削尖后当拼刺武器,很管用的,因为日军的三八式比我们的枪长,刺刀也比我们的长,拼时占优势,木棒长点削,那我们就占优势了。那一仗好象打了两天,打死了好多日本兵,我们也阵亡了好多人。后来,我们接到命令,沿山脊后撤,到另一个山峪设埋伏,又打死了好多日本兵,听说是前来增援的日军,这一仗我们师174团和51师的友军也参加了,我们是两面夹击的。
附:罗显庆撰文
争夺赤松山
1943年11月16日,日军13师团伊滕联队制造杨家溪惨案后,南渡澧水进犯猫儿峪,上午9时,伊滕联队的先头部队,遇到的国军担任右翼搜索警戒任务的58师172团三营九连一排,双方接上了火。
一排的30余名官兵面对一个大队1500之众的日军,他们沉着应战,他们利用有利在地形化整为零各自为战,有效地牵制敌人,激战五小时后,至14时,三营长雷励群命令该排迅速后撤,归还九连建制,防守扁担垭阵地。
日军12日进攻石门,14日占领石门,过渫水河,一路畅通无阻,尤其是73军暂五师师长彭士量阵亡后,士气正盛。没想到在猫儿峪遇上的这支搜索部队,战斗力竟然这么强盛。以至于他们错误认为对方至少有100人,实际上,只是我军一个排。

58师慈利赤松山附近机动作战详报
让日军更为头疼的还在后面。
赤松山在慈利县城东郊十里处,其北端与道教圣地五雷山接壤,相传当年赤松子曾在此修行炼丹,故名赤松山。关于赤松山诸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撒遍了慈姑大地。
何家寨、祖师殿、扁担垭是赤松山的三个制高点,且对封锁前往慈利县城及南通桃源、常德古栈道极其有利。防守这三个制高点的是172团三营所属七、八、九连。
16日20时,日军先头部队与第13师团主力约6000余人相继集结猫儿峪,稍事整顿后便向赤松山方向进发。
58师师部已经获知敌情,师长张灵甫深知三营的处境十分危急,不足400兵力的三营,抵御6000多敌军,困难可想而知,但他手头也没有更多的兵可派去支援三营。他唯一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到了官兵的英勇斗志上。
于是,他命令172团代团长明灿:“死守赤松山,没有师部命令不许撤退”。末了,他还是不放心,拿起电话直接将这道命令下达到了三营长雷励群的营指挥所。
17日早晨,何家寨、扁担垭、祖师殿三个阵地几乎同时受到了敌军的进攻,一开始战事比较顺利,官兵们居高临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到10时许,日军见正面攻击毫无进展,便集中炮火,在空军的支援下对三营阵地狂轰乱炸。三营虽伤亡惨重,但官兵精神仍然十分旺盛,他们利用有利地形不断射击,主动发起一次又一次的逆袭,将敌人击退。
九连防守的扁担垭阵地几度出现危机,上尉连长谢绍安带伤跃出战壕,率领全连官兵与敌肉博,多次击退了敌人,使阵地转危为安。
172团特务排协助七连防守何家寨阵地,眼看阵地即将落入敌手,上士排副苏德福、下士班长该新民首先冲入敌阵与敌拼刺,杀死日军20余名,使敌军胆颤心惊,纷纷溃逃,二人的英勇拼杀鼓舞了七连官兵士气,七连很快夺回了阵地。
祖师殿的八连阵地的战斗亦十分激烈,中尉排长徐光远在连长朱性仓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果断代替其指挥战斗,在他的机警沉着勇敢的指挥下,阵地屹然不动。
何家寨、祖师殿、扁担垭三个稳如磐石的阵地象一把虎头钳牢牢钳住了6000余名日军。

现存的碉堡残址
因始终迟延不能前进,日军士气沮丧,战斗力开始衰减,日军13师团长赤鹿理为挽回颓势,决定向三营阵地施放毒气。
三营长雷励群是一个历经上高、鄂西和长沙会战的抗日老兵,对日军的这一招早已洞察,他通过观察发现三个阵地居高临下,且因风速风向的关系,敌人的毒气不会有多大损害。他将计就计通知各连各阵地,趁敌施放毒气时佯装中毒,待敌靠近后再狠狠打击,这一招果真凑效。十四时,敌人施放毒气后开始冲锋,敌判定三营官兵中毒甚重,便放松了警惕,待冲至三营阵前却遭到了迎头痛击,敌遗尸遍野,伤亡惨重。
日军久攻不下,17日傍晚,赤鹿理便决定调整态势,他一面电请横山勇,令邻近的第三师团68联队派兵,经两合口侧击国军58师172团三营赤松山阵地右翼,一面准备组织本部,于二十一时发起夜袭突破三营赤松山阵地。
此时,日军13师团右纵队104联队已经三合山、永盛桥一线南渡澧水从茶林河、保安桥赶到,与联队本部及65联队会合。172团三营正面面对之敌已达15000之众。加之右后侧又将受到68联队一部约1500日军的攻击,三营已面临灭顶之灾。
二十时,张灵甫果断调整战术,决定放日军西进前利县城,重点痛击日军增援部队。他一面令三营全线放弃祖师殿以北何家寨、迎曦垭阵地,除留一少部利用占居的祖师殿、扁担垭有利地形与敌周旋外,其余星夜赶往亮垭高地构筑防御工事;一面与51师周志道师长取得联系,请他派出有力一部前往亮垭布阵,与三营夹击68联队前往增援的日军。18日已刻,1500余日军增援部队果真进入了包围圈,遭到迎头痛击,激战至末时,这路日军丢下200多具尸首后,狼狈回撤。
172团三营赤松山上一役,得到了张灵甫的嘉奖,三营共伤亡官长11员,士兵180余名。击毙日军500余人。
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一书中对赤松山一役有如下记载:约有一个营的敌军占据赤松山附近。部队从十七日早晨开始攻击该敌,敌人战斗顽强,直至落日师没能击退该敌。于是部队暂时停止攻击,决定利用夜袭的办法来打开局面。部队调整了态势后,于二十一时果断地进行了夜袭,终于将该阵地突破。
其实此时的172团三营在接到撤退战斗命令后早已主动放弃了阵地。
当年的战事见证人,零阳镇七枞村七组78岁的王国清老人告诉笔者:那是43年古历10月20左右,那天风雨交加,日军是从苗市方向来的,到了竹子峪后,我们村子里的百姓开始往山上躲,大部分躲到马子岭的。国民党的部队与日本鬼子在扁担垭、祖师殿、于家凸、何家寨开了战。古历10月21日的早晨,枪声响得最激烈。上午和下午又来了两趟飞机轰炸国民党军队的阵地,每趟大约有五、六架飞机,炮弹把耳朵都震得聋,俺村里一个女的就是被炸弹炸死的,日本兵在我们七枞住了一天二夜,刘家峪扎的日军最多,晚上往县城开去了。在何家寨上当年打仗的战壕还到处可见,五、六十年代(上世纪)还有人在上面捡到了手榴弹和炮弹,就连日本兵衣服上的扣子都捡到过。其实,国民党的兵六月分就扎到我们这里来了,那是省兵(73军),他们一来就修战壕,听说他们最大的官(汪之斌)是永顺的人,修战壕的木头都是从永顺放排来的,其实我们这里有的是树,那个大官可能是照顾他家乡的生意才那样做。他们沒有叫我们修战壕,是当兵的自已修的,用材料他们给钱了的,他们的纪律也还严,有个当兵的调戏妇女被枪斃了,还帖了告示,住到我们这里的师长姓王。战壕修好后还没开战他们就开到石门去了。听说后来到这里打仗的是中央军,不晓得是哪支部队。

赤松山何家寨战场现貌
来源:走读慈利微信公众号
作者:罗显庆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