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二) 政策加持 产业发展惠民生
2021-06-04 15:54:25 字号:

微信图片_20210604154307.jpg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三要素,也是慈利县践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方针。慈利县在抓好搬迁建房的同时,坚持把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创业作为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让5827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甘堰土家族乡的宁秀菊2019年从偏远的水沐峪村搬进甘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让她欣喜的是,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顺利找到了工作,每天下班后,步行5分钟就能到家。宁秀菊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扶贫工厂带来的便利十分满意。

甘堰土家族乡易地扶贫搬迁户 宁秀菊:“到这里现在有大大的改善,条件也好了,屋也好了,到这里上班有稳定的工作了,孩子也照看到了,家也照顾到了。”

在张家界市湘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甘堰扶贫工厂内,目前共有2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工厂从事生产工作,村两委一并安排了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

乐业安居,让搬迁群众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养家,这是慈利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在金岩土家族乡九渡溪郑坪集中安置点,一个名叫“郑坪饭店”的餐馆映入眼帘,餐馆老板叫朱良杰,2018年5月搬入安置点后,他便利用自己的安置房开起了小餐馆。现在,小餐馆的利润一年能够达到七八万元,一家子的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近几年,慈利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通过采取劳务输出、培训就业、自主创业、产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和社会兜底保障等措施,不断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增收渠道。统筹整合同步搬迁和县级涉农资金4323万元,遴选103个项目,99家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直接+委托”帮扶的模式,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

三合镇雷岩村党支部书记 刘盛爱:“我们油茶产业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工,主要是请易地搬迁户还有其他的贫困户就业,每个贫困户收入达到上万,有的甚至几万的都有。”

“易地搬迁+产业”,这样的样板正在慈利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中不断复制,截至2020年年底,慈利县易地搬迁有种养殖业、扶贫工厂、光伏发电等后续产业项目133个,让5827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常务副主任 莫慈荣:“通过各项政策叠加,我们根据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按照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务工则务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遴选扶贫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保证每个家庭至少有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现在也已经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率达到了100%。”

有了后续产业分红,又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既增收又顾家,搬迁群众搬进了新房子,也从此告别了背井离乡、老人无人照料、孩子沦为留守儿童之苦。目前,搬迁群众正从“住得好”向“富起来”转变,家安了,灯亮了,心稳了,好日子来了,易地扶贫搬迁让一批又一批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归属感,幸福生活越过越甜。(记者  黄莉莉 田鹏)

来源:慈利站

作者:记者 黄莉莉 田鹏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