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那条溪
2021-04-02 11:47:55 字号:

正月初三那天同学聚会,几个同学饭后坐在餐厅后院聊天,我看到院子边上立着一块石碑,说是澧水其中一支流。于是想起来心底里的一件难忘的事情。

我的外婆住在八米山,陡峭之极。海拔大约1500米的地方。去外婆家总要从夏家坪和东方红澧水的两条支流汇合处,胡家院子外面那里过溪后上坡,那些年是没有桥的,当地百姓用几块大石头,隔那么远搭一块。过溪要靠跳,大人搭的石头,还有点远,我们小孩子跳要使点力,要不然就踩不到下一块石头,落到水里。现在溪里面总也见不到那么大块的石头了,也不知是为什么?上外婆家的陡坡上全是黄泥巴,全是桔树林。

在那个物资很匮乏,父母亲整天需要劳作的时代,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去外婆家,可以和表姐玩,可以打牙祭。

这次,爸爸去外婆家不知道是做什么,去了几天。因为下了几天雨。我呢,就跟妈妈请求,和哥哥一起去外婆家接爸爸。妈妈当然答应了。我当时就几岁,现在也记不住了。哥哥当时也就十岁多一点。

一路走到夏家坪的时候,由于下了几天雨,过溪的几个大石头早被淹没了,因此又倒回走一段,到两个支流还没汇合的地方过,相当于要过两次溪水,中间有一个鹅卵石滩。哥哥牵着我的手好不容易淌过了这个夏家坪这边的溪水后,再也不敢过那边的溪了,因为自己也知道那边深一些,不时还能听到石头翻动的声音。我和哥哥打着雨伞,就一直巴望着,进也不能进,退也不敢退,(本来过过来就好困难了)退回去回家还有十几里路,就算退回去改道走宜冲桥那边,也还有月亮台村出来的一条支流,照样没有桥,肯定也过不去了。我想当时是绝望的,天色阴沉,水越涨越大。哥哥一言不发,他虽然大些,也爱莫能助。就是我们大声呼救,别人也听不到,附近的住户都很远,也只能是听到溪里的水声。哭了几声后又继续发呆。

等了可能有一个多小时,对面院里来了一个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打着赤脚,下溪来了。我简直是感激涕零,不知道要说什么。他一边牵一个,架着我们两姊妹,艰难地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一边还指挥着我们不要走太直,要朝上斜逆着水走,才不容易被冲走。

走上坡,道别,过简易公路,再上坡,上桔林,转弯到外婆家。这么多年,我也已经到了当年扶我们过溪的那个人的年龄。当年我们过溪的这一头,已经修了沿溪水泥路,上面已经架了桥,由东方红到宜冲桥的黄泥巴路早已经变成了水泥路,上面还架了一条去张家界的高速公路。去外婆家也有了水泥路上坡了。

突然就很想,把这个事说出来,当年太小,还不懂,哥哥也比较内向。因此把这件事情说给了参加同学聚会的那个地方的同学听,他一听,就直说,那个院子里的人也姓刘,应该还可以打听到那个人,……

来源:慈利站

作者:慈利建投集团 刘彩霞

编辑:李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