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慈利法院:人性化执行为90后创业者信用“松绑”
2021-03-19 15:09:15 字号:

“村里替我们垫付了23557元挖掘机租金,我们终于不用做老赖啦,感谢人民法庭,感谢村干部们,等我们经济宽裕了,一定还上这笔钱!”两名90后年轻创业者感激涕零地说道。近日,慈利县人民法院岩泊渡人民法庭运用多元化解机制,联合政府、村委会、群众等多方参与,成功执结一起涉90后年轻创业者的民生案件,避免了其创业路上的“小差池”被放大成为人生道路上的信用“大污点”。

2019年,原告许某经人介绍向黄某和祝某两被告出租挖掘机用于承包工程,黄某和祝某向许某出具一张欠条,约定2020年5月30日前付清租金。后两被告迟迟未交付租金,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许某将黄某和祝某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因两被告尚在创业阶段,经济较拮据,无法履行生效判决义务,许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经查,被执行人黄某、祝某二人名下无房产、车辆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执行法官了解到,被执行人均为90后创业者,租挖掘机本想创业谋生,且此前并无任何不良信用记录,并非典型意义上的“老赖”。

为给“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一个“重生”的机会,执行法官通过在线约谈、到庭陈述等方式做起了双方的疏导工作,与此同时,将司法服务前移,发挥基层组织在沟通协调等方面优势,向被执行人所在村委会寻求协助,“现在年轻人创业不容易,对那些没有任何失信不良记录的年轻创业者,希望村支两委积极发动基层组织力量,帮他们渡过这个难关。”在执行法官的感召下,村委会表示积极支持执行法官想法,共同支持村里年轻人创业,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3月12日,在岩泊渡法庭执行干警与当地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共为年轻人借到执行款23557元,使该起涉民生纠纷案件最终顺利执结。

审判执行工作是法院的法定职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强制执行,自然无可厚非;但法官在依法办案的同时,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独特优势,让年轻创业者能够积极面对失败的经历,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以后的工作中,慈利法院将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的“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解决执行难的大格局,形成内外联动、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强大合力,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讯员:唐丽君)

来源:慈利站

作者:慈利法院 唐丽君

编辑:毕虹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