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慈利6月30日讯(通讯员 刘 琴)古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筝的形态古朴典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音色优美,时而温婉如溪水淙淙,时而大气磅礴如万马奔腾,那么它是如何达到这样多样的音乐效果的呢?这不仅仅靠的是演奏者纯熟的演奏技巧和古筝独有的演奏方法,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较强的乐感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那如何让孩子不仅能掌握其演奏技巧,还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古筝的古典美呢?这是每一位老师在习筝孩子具备一定演奏技巧后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我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古筝曲《小小竹排》时,乐曲一开始,就用了清新而又明亮的刮奏,生动表现了清澈秀美的河水滚滚东流的情景,让人身临其境。接下来主旋律的两次变化,第一次,运用了十分质朴的手法,歌颂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和洋溢着快乐的情绪,极富歌唱性。第二次,运用古筝特有的花指技巧,形象的描绘了小小竹排在水中行进的形态,也渗透了喜悦之情。在乐器的后面部分,随着音乐的渐趋高昂,表达了坚定和勇往直前的信心,左手重音和右手八度的同时弹奏,加强了音乐的感染力,使我们感受到豪迈气概和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继而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还需从乐曲的情境入手,比如古筝曲《梁祝》,这首乐曲优美柔和,丝丝扣人心弦。如果只是单纯的将音符弹奏出来,那便是没有灵魂的音乐,我们要将音符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用娴熟的演奏技巧,用心讲述这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么你的音乐便能穿透人心,你的演奏便有了灵魂。
当学生的识谱、演奏技能达到一定水准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学生对舞台表现力的把控。经常带学生参加演出或比赛,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表演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享受习筝的快乐。
传承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从娃娃抓起,在习筝的路上我们还需不断的探索。学琴者不仅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演奏能力,更要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不仅可演奏出涓涓细流、淙淙作响的流水效果,也可演奏惊涛骇浪,万马奔腾的意境。从而发挥古筝的特色神韵,尽展古筝的无限魅力。
来源:红网慈利站
作者:慈利县零阳镇一完小 刘琴
编辑:redcloud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