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的最好营养
2016-10-14 10:38:35 字号:

  好的教育不是硬塞给孩子大道理,而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杨绛

  这学期开学是我来到慈利县江垭完小执教的第二年,担任五5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无论江垭镇在村镇中发展得多么迅速,在江垭完小就读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基本上都不在家,平时就靠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有的孩子看上去不属于留守儿童的范畴,爸爸妈妈工作地点就在江垭附近,然而实际上,只要稍微与这些孩子相处就会发现,爸爸妈妈基本很少回家或跟孩子交流,他们从来就抱着一个思想观念:赚好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听老师的就好,平时爷爷奶奶照顾一下就行。教育从来就不是靠老师一个人完成的,然而,很多时候,尤其像在村镇的学校,教育孩子成人成才的重任一直是靠老师一个人引导。来到这里,我听到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懂,孩子交给老师了,请老师多关心我家孩子,要打要骂只管严厉点,我们自己都管不好孩子……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一方面多渴望我能尽自己的全力去把我教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应该养成的习惯和品格培养好,一方面我又期盼孩子们的家长能转变思想观念,注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成果并非是一张张试卷上的100分,而是使一个人成为有人格的人!然而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的。

  每每想到教育本来要做什么而实际上又有诸多困难时,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担忧,或许在发达一点的城市里父母对家庭教育更加重视,然而在村镇中教育理念是相当落后的。孩子们只要生下来智力正常,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们都挺聪明,而很多家长总会抓住各种微小的事把孩子的优点成千上万倍地放大,其实孩子真的很有灵性,往往在面对做的好的事时,首先自满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这种不切实际地夸大孩子的聪明当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可以为自己的聪明骄傲,而实际上,我们更应该夸奖的是孩子怎么努力做好这件事。同样的,当孩子们犯错误后,如何去面对错误,这些都深深地打着家庭教育的烙印。所以说,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很多教育家不断提醒人们注意:孩子身上的毛病打着原生家庭的烙印,也就是说,孩子身上的毛病正影射了家长身上的问题。

  没有一个家庭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完美的,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家庭教育做得怎样,至少到现在,就算是把孩子教育得相当出色的父母,他们都坦诚:仍有许多在思考的问题和像别人学习的地方。正当家庭教育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时,我们江垭完小的领导们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并且以惊人的行动力来落实好一场公益讲座:践行中国梦 感恩公益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对一个村镇小学来说,要请来北京的专家真的不容易,然而我们江垭完小的领导们做到了!家庭教育本身在中国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村镇中去转变家长的思想也实在更加不容易。当我们师生渡过美好的十一长假时,领导们却在全力以赴安排好这场活动。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完小的老师们都尽力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尽量让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来学习怎么做好家庭教育。

  今天,是一场心灵的洗礼。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专家老师教育家长们和孩子们要爱国守法、孝亲敬师,这正是四品八德的重要内容。国旗高高飘扬,校内外从心浮气躁到沉静下来,从焦急离开到舍不得离开,从经过学校到驻足校外,从走马观花到洒下动情之泪,从不善表达情感到情感溢满而喷发出来,今天的完小,在孩子们一声声动情的呼喊中、在家长们声泪具下中更显庄严、更显纯净。今天,家长和孩子都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学习去感恩,老师们倍感欣慰,相信今后,有了更好的支持,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百善孝为先,有国才有家,有孩子才有未来,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本,在这根本中,我们都该为孩子的成长播下爱国、孝亲、敬师的种子,慢慢浇灌,耐心陪伴他们成长!

  初有成效的讲座仍需巩固成果,我们深知,要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个长期住在托管学校的孩子,她的家长都因各种原因无法过来参加,当孩子们都在为自己的任性后悔不已,向家长致以歉意和安慰时,她也哭了,因为连自己的反省都无法在此时此刻传达给父母,她多么希望此刻父母陪伴身旁给她这个机会。而今天也有着意外的发现,当很多孩子来到台前表达对父母的歉意和感恩时,主持人选到了一位男孩,由于我站在离他们最近的地方,所以我看得更清、听得更明白,当这位男孩子大声呼喊自己的父亲,父亲深情走向他,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时,就是一刹那,台上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忍不住放声哭出来了,没有一丝犹疑,就在那位父亲抱起儿子时,女孩子们更加柔软的心思被触动了……这个发现让我惊讶不已,可是也让我心疼这些留守的女孩们,她们有多久没听到过父亲讲话,有多久没见到父亲一个夸奖的笑容,有多久没在父亲面前做个可爱的小公主,有多久没抱一抱父亲,又或者她们敢去要父亲抱吗?

  一时没忍住,心中想到一个主意,为什么不给女孩们一个和爸爸跳舞的机会?我愿指导孩子和她的母亲去教会孩子的父亲跳舞,如有可能,可以让爸爸和女儿共同为大家表演,由母亲拍照。愿望是美好的,但愿能做到。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公益讲座走进我们学校,给孩子们的成长送来最好的营养!

来源:红网慈利分站

作者:王艺君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