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慈利县零阳镇东街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有幸入围“湖南省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候选单位,11月10至25日正在进行网络投票阶段。
东街社区属慈利县零阳镇政府所辖,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社区有16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34个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口约13500人。社区地处县城经济文化中心,有商家1200余家,居民小区6个,商业步行街三条,是一个商贾云集的繁华区域,正因为如此,该社区人口结构复杂,现有空挂户口3000余人,重点人口60多人,视线人口60多人,流动人口600多人。人口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人民调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面对压力,调委会人员不退缩、不逃避,敢于担当,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调委会的领导下,充分履行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今年共受理调解纠纷20余起,调解率到100%,成功率达98%,排查矛盾纠纷34余次,化解民转刑案件2起,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建和谐文明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调解组织,强化调解职能
为了进一步规范、强化人民解调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首先注重了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居支两委成员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居民小组组长和辖区内各单位有关负责人均为工作小组成员,同时还担任信息员,使得人民调解工作的触角伸展到辖区的各个角落,以便让调解委员会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增强调解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同时还狠抓硬件建设,社区调解室也基本按照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进行了安排和布置,达到“八有”“六统一”要求,各项工作制度齐全,工作人员职责分明,卷宗按照要求统一整理归档。
二、认真学习法规,加强队伍建设
人民调解工作看似是做一些婆婆妈妈的事,但实际上要求调解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种素质不仅仅是指学历,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挑选调解员的时候,注重把那些德高望重,且有一定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具有诚心、热心、耐心的同志作为首选对象,社区调解员80%有大专文化,经常组织调解小组成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和贴近群众生活的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习一些成功调解案例的基本做法,聘请律师上法制培训课,聘请了退休教师上心理教育课,讲解“温馨调解法”和“换位思考法”,要求调解工作人员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对待矛盾纠纷当事人,“好话一句暖人心”;既要依法依理调解,又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理解和思考问题,尽量避免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三、深入普法教育,增强调解员业务素质
深入普法教育,增强法律知识。他们经常利用社区党员、干部培训、社区干部会议等,邀请县人大代表、律师姜成同志举办多场法制讲座,派发普法宣传资料,逐步把矛盾调解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邀请退休教师刘建新同志多次举办道德讲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伦理道德作为主讲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基本常识,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和家庭成员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活动,调解工作人员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社区居民中的矛盾纠纷逐步减少。
四、及时主动介入,及时依法调处
积极参与“三调联动化矛盾、息诉息访促平安”专项调解活动。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一旦矛盾纠纷发生以后,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容易导致矛盾激化,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隐患,所以他们把“及时、主动”作为调解矛盾的“第一时间节点”,有效地防止了矛盾向深层次发展和激化。今年初,辖区内的金澧明珠小区,业主之间因泊车位的问题发生矛盾,从口角开始,到肢体冲突,最后发展到财物严重受损。他们得知这一情况,立即放下手头工作,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制止其过激行为,要求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同时通知社区的法律顾问、律师迅速赶到事发地,组织双方当事人学习物业管理等法律法规,帮助当事人分析矛盾的危害性,指明各自错误所在及应负的责任。通过苦口婆心的劝解,双方当事人均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主动承认错误,并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今年5月份,辖区内金穗商业街业主与物业管理方之间因管理费用发生矛盾,双方僵持不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调委会三次组织业主代表与物业管理方进行座谈,理清双方的责、权、利,即业主应按规定,及时足额交齐物业管理费,并应得到相应的服务,而物业则应在收齐管理费后不断改进工作,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他们的耐心调解,使矛盾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在长期的调解工作中他们有两点很深地体会,第一点即不但要向当事人讲清法理,重要地是要求当事人多从“情”的角度来考虑,提倡“换位思考”,多问问自己“假如我是对方该怎么办”。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问题,那么矛盾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第二点就是做调解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偏不袒,更不能以领导自居,说话要注意态度和语气,甚至还可以在心里把自己当作当事人,力求在调解人、双方当事人三者之间从感情,心态等方面找到平衡点,平衡点越多,解决矛盾的办法就越多。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史廷新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