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回眸“非税”十年,是慈利县二坊坪乡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十年,这十年,开创了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新局面,谱写了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这十年,是《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深入普及的十年,2004年5月31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并颁布实施,标志着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开始迈入法制化轨道。随即,学习宣传《条例》也掀起了热潮,十年间,全乡先后举办培训班7期,参训300多人次,贴挂宣传标语20多条,出动宣传车4台次,办板报8期,印发宣传资料200多份,以“五五”普法活动为契机,组织各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合格率达100%。
一读。把《条例》全文印发至各干部职工,人手一份,随时随地开展读条例活动,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为全民深入学习《条例》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讲。一是召开会议讲;二是邀请专业人员讲,着重诠释条例的主要内容,规避条例的精神实质,激发其学习《条例》的热情。让其更加了解条例的重大意义。不断加深对《条例》的理解。熟练掌握《条例》的重要内涵,寻求做好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新途经、新方法。
三评议。一是开展自评。定期召开不同形式的工作生活会,在会上,各位工作人员围绕学习落实《条例》的情况进行自评,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利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人大代表评。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视察评议活动,充分尊重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由各缴费对象评。适时召集座谈会,定期向他们通报非税征缴进度。努力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公正性。保护缴费对象的合法权益,增进他们对《条例》的理解和工作的支持。
这十年,是非税收入资源不断整合的十年。二坊坪乡地处偏僻,非税收入资源相对匮乏,为确保完成非税收入年度计划,我乡始终把培植费源,整合资源工作放在首位,按照《条例》的要求,培育出有效的费源。早些年,我乡利用黄石水库尾水在青叶村境内建起了一个水面约1000多亩的水库——青叶渔场。但由于水库管理水平不能跟进形势,导致水面利用率低,效益差。近年来,在《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精神的指引下,乡财政所大胆发现,从长计议,积极参与渔场的改制工作。实行资源的再利用、再分配,解决了诸多的现实问题。先后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了承包人,更换了法人代表;盘活了渔场的现有资产,明确了渔场的产权,签订了承包合同;并投资五万元,修建了1.5公里的环水库公路,维修加固了水库堤坝,购置了相关设施,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两起,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目前,水库养殖形势看好。顺利实现了由自然资源向非税收入资源的转化。仅此已向国家交纳非税收入 46万元。
另外,乡财政所还大力配合计生办、国土所等部门做好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工作,督促他们落实相关规定,帮助制定相关计划,确定被征对象,明确征收金额,征收时间和收入来源,有效地整合了全乡的非税收入资源。
这十年,是非税收入持续增长的十年。十年间,全乡非税收入呈上升趋势,最高值达到2012年的79.3万元,收入增长了,对农村的投入也加大了,近五年,全乡共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3000多万元,投入民生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道路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生福利条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财政职能作用。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做好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一靠领导重视,真正把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列入政府的日常工作,其主要领导经常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排除了工作中的困难,县非税局局长刘申喜同志多次来到我乡,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工作,鼓舞了土气。二靠严格管理,把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建立在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上,坚持依法依纪办事,不循私情,维护公平正义。维持良好的征收秩序;三靠认真工作,在工作中做到不怕麻烦,不怕事多,不怕复杂,坚持程序合法,责任明确,热情开展“三心”服务,耐心、细心、热心做好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展望未来,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在全乡不断掀起学习《条例》的新高潮,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非税收入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的进程。二要广辟费源。围绕条例找资源,围绕资源立项目,围绕项目成费源,努力增加非税收入水平。三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加强学习,转变思路,扎实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把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杨金斌 郭福平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