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新闻网讯(通讯员 朱波) 慈利县公路交通发展水平相对于发达地区,略显底子薄、基础差。在服务社会经济和提供群众出行环境上力不从心;地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对公路交通的需求体现到质和量的双标准。同时,广大群众对改善通行环境,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的呼声也愈来强烈。然而,在现今干线公路管养体制下放地方政府后,单纯地依靠财政拨款,短时间内将我县公路发展提高到理想水平,的确难以奏效。面对公路这一发展背景,县公路局一班人深入思考,把握着事务发展主要矛盾,大力推进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尽快落实项目,严格管好项目,县公路局的全面工作由此打开了新局面,全县公路建设发展呈现出较好趋势。
一、集中力量,加大项目组织保障
2013年初,县公路局班子专门就当前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领导责任分解。由局长丁维生全面协调各项目建设工作;副局长张弘具体负责永安大桥新建、零龙线和杨通线公路改造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党委书记黎象负责零龙线二级公路改建、后冷公路维修等工程项目;副局长余崇辉具体负责慈茶公路建设和杨通线二级公路改建项目。突出重点,确定了当前主要项目任务:1、2013年慈茶公路建设全面交工,完成2.7亿总投资。2、全长22.45公里,投资1.4亿元的零溪至龙潭河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开工建设。3、全长28.191公里,投资1.5亿元的杨柳铺至通津铺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开工建设。4、总投资5千万元的永安大桥危桥改造新建项目开工建设。5、实施后冷公路14公里大修维修计划,完成投资1556万元。
二、调整思路,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以往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完成,一般不少于2年以上,如果按部就班进行项目前期各项报批,公路线路提质改造的系列项目建设工作将一时难以推动。县公路局就此大胆调整前期工作思路,重点突破,灵活处理,不拘惯例抓项目前期工作,已初具效果。
永安大桥新建项目在2012年2月,县委、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原址重建方案。县公路局及时转换原来建设方案,创造性地将一些无因果关系的省级报批程序前置,节约了大量时间,加快了前期工作进度。永安大桥新建项目不足10个月,于当年11份得到施工图设计批复,并立即开展了工程招投标工作,2013年2月确定了大桥建设施工队伍。
S305杨家溪至通津铺、慈利零溪至龙潭河公路改造工程, 2012年5月取得了省交通厅的行业审查意见,完成一阶段施工图设计。2013年一季度内,该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省发改委批复,施工图设计已通过省交通厅审查,现正在按专家意见修改设计。至此,以上两路建造项目已完成了大部分的前期工作。
三、争取双赢,严格项目过程管理
对于项目管理,县公路局牢牢把握过程管理的重点,坚持质量为先,安全为重,打造精品工程。从全局调集精兵强将,配足技术力量,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全力建设群众放心路、领导满意路。一是主动配合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力,为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树立标本,落实首件工程。坚决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达到“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目的。改进施工工艺,树典型、立样榜,以点带面促管理。三是抓好合同管理,抓好人员履约。对个别表现差的单位采取果断措施,清退和更换施工队伍。四是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局工程股根据在建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了信用评价备案,并将各单位信用和履约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引起了各参建单位的高度重视,有效促进了建设进度。五是严格合同计量管理,准确控制投资。六是严格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施工。
四、多措并举,确保项目资金续航
现阶段,公路工程的预算偏低,包括大桥在内平均每公里预算494万元,国家、省级补助60%,地方政府需配套40%,我省干线公路改造的国省级补助标准是250万元/公里,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现状,全市各处公路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基本是空指标。近几年,人工工资、材料价格均有大幅度增加。修建水泥路的资金缺口至少在50~100万元/公里之间,给我们建设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完成公路建设建设任务,县公路局从各个环节入手,保障了项目资金在建设过程中的续航能力。一是抓好招投标环节合理定价工作,节约项目建设成本。二是搞好节支管理。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办公设施尽量沿用县局旧用品,公车借用机关旧车辆,招待用餐在公司食堂安排等等,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到工程建设中去。三是通过优化设计,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节约了造价。四是积极争取省厅、省局等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系列措施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需要。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朱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