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文苑】古城慈利,秋色袭人
2012-09-10 10:52:56 字号:

  慈利新闻网9月10日讯(通讯员 向超群)南方的秋是极为舒缓的,它矜持如女子,总是姗姗而来。它的草木也凋得慢,空气湿润,天高云淡,独特的温婉清丽惹人醉。

  在这座号称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慈利,一到这个季节,巷子里悄然飘出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小摊上忙不迭堆放起喜庆又水嫩的金秋梨,而那山坡上弥漫的橘子香、柚子香呀,更是香甜诱人!沐浴着秋的意境,漫步在古城的每个角落,这样的秋色是怎么也尝不透,看不饱,玩不足的。

  四季轮回,为慈利这座古城披上了清秋的斑斓色彩。飘逸的秋色在澧水河里划出条条波纹,不断向远方拓展,弥漫在苍茫的寂静里。从小生长在澧水河畔,总觉得慈利的秋不似北方那般寒意飘渺,它有一种淡然的妩媚,淡淡的意蕴需要潜心的品味;还有一份宁静安详,需要用平和的心去采摘,以柔和的心怀来盛放。

  金色的阳光懒散地照耀着大地,古城变成了暖暖的港湾。日子徘徊在阳光底下,在流水一样的时光里,秋的静怡与安详,让生活如厚实的大地一般真实而朴素。我喜欢古城的秋色,每到秋天,总要想起羊角山的橘香,东街的法国梧桐,零溪河的月色,长潭河的芭茅,澧水桥头的棒槌声......

  印象中,羊角山从山脚到山顶全是橘子树,一到秋天,只要你闭上眼,空气中氤氲的橘香都能拧出汁水来,新鲜得不得了。那成串的桔子硬是扎满了每个枝头,不堪重负的橘树也甜蜜地压弯了腰。而这个小山头,也因此变得格外拥挤。看,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橘园里爬树、摘果,抢着、追着、跑着,嚷嚷着自己摘的是最甜的。听,山风袭来,橘树抖擞,橘香暗涌,橘农笑颜开。又是一年秋收时,古城的橘香早已名声在外,橘农的口袋悄然被填鼓。

  东街的法国梧桐年代似乎很久远了,斑驳的树皮记录着整座古城的繁荣兴衰。茂密的枝叶把整条街掩得严严实实,即使是正午的烈日下,走在路上也只能零零星星的拾起斑斑光点。立秋过后,梧桐悄然飘下黄叶,夹杂着树上熟透的果实落下的毛絮,缱绻在风中,眷恋枝头的余温。一叶落而天下知秋。这条毗邻商业步行街的路上,妙龄女郎们率先披起秋装,雪纺长裙荡漾在一地落叶上的妩媚,饱足了爱美的眼球。

  蜿蜒在古城东边的零溪河,一到秋天,变得格外清亮。透彻的溪水里,水草摇曳,水花四起,咕咕谱出一曲秋之韵。我曾在某个秋天的月夜,偶经工业园,邂逅零溪河迷人的月色。记忆中,幽幽的溪水声,草间虫鸣,婆娑树影,营造出天然的赏月佳境。夜空里,半轮明月浅浅的漂在水中,站在军民桥上,随手拾起一枚石子,轻轻投入水心,圈圈涟漪推开明月,月色悄然失去稳重,在细长隽永的零溪河里,缠缠绵绵......

  还有那成片扎堆的芭茅,虽退出繁华的城中心,偏居长潭河一带峡谷清冷之地,在这个季节,总也忘不了热热闹闹的抽枝献穗,迎风招展,把秋舞。据说上一届森保节已把长潭河沿河风光带列为古城一大景点了,其他季节我不了解,不过像这样芭茅飘絮的秋天,长潭河倒是很值得玩味的去处。这种从枝到叶再到穗子都纤细狭长的植物,倘若单生一株,确实颇显单薄,但要是成片成片群生起来,秋风拂过,袅娜之姿,难以言喻。走在路边,聚焦芭茅,无论从哪个角度取景,拍下来的照片都可以打上“文艺范”的标签。

  最让人难忘的,当属清晨双安桥头的声声棒槌。褪去盛夏的燥热,秋天的早晨新鲜凉快。澧水河畔的妇女们起个大早,纷纷背起背篓,装一篓隔夜的脏衣,哼一曲本地小调,直奔岸边。挽起裤腿,抡起棒槌,五彩的衣裳涤荡在河里,家长里短,油盐酱醋,掺杂在大家的嬉笑怒骂里。桥头早点铺的吆喝声,引来桥下一阵善意的“挑衅”,桥下石板上的棒槌声声,惊走起早觅食的小鱼,也惊醒睡眼惺忪的我。古城岸边,棒槌声一响,新的一天便开始了。

  秋是成熟的驿站,慈利的秋像一个熟透了的柚子,金黄的外皮里包裹的甜度刚刚好,增一分嫌腻,减一分觉浅。秋天,整座古城洋溢着收获,那澄澈万里的晴空,也在大雁一声声划过的长鸣里染上含蓄清雅的秋色。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总是赞美秋色,尤其是诗文中,赞美秋的句子更是美妙绝伦。秋带给人的是一种悠远,深沉,神秘,甚至是梦幻的感觉。我喜欢南方的秋天,喜欢慈利的秋,喜欢羊角山的橘香,东街的法国梧桐,零溪河的月色,长潭河的芭茅,澧水桥头的棒槌声......可我更喜欢的是古城的秋韵,因为它像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回味无穷。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向超群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