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土家族的打击乐—打溜子
2011-12-15 16:52:27 字号: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如果是“五人溜子”的话,需增配一只唢呐,将吹打结合,更能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

  打溜子这一土家族独具风格的打击乐,源远流长。从现今“月蚀”时,保留在土家族人敲盆击鼓、驱逐所谓“吞月”之“天狗”的古俗来看,打溜子可能源于原始渔猎时代。当人们猎获了动物,为庆兴,大家敲起渔猎的工具和锅、碗、盆、罐、瓢、钵等“家伙”,故至今,土家族还称打溜子为“打家伙”。进入铜铁器时代,大约才换成了铜铁“家伙”。锣、钹这些乐器的使用,显然是很晚的。从打的曲牌全无曲谱,只是以摸拟自然来体现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看出其原始古朴性。

  打溜子又称“围鼓”、“打家伙”、“抽溜子”、“打十盘鼓”、“打家业”、“打点子”、“打路牌子”等,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4县68个乡镇。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土家人的婚嫁、寿诞离不开打溜子,年节喜庆要打溜子,特别是土家族的传统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

来源: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